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一代作家登上文坛。他们认为战前在文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已经过时,力图标新立异,树立新风,以适应时代潮流。超现实主义是一种政治色彩极为浓重的文学思潮流派。它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对同时代的其他文学流派产生了影响。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普遍流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法国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反响,是对古典主义的反拨。浪漫主义的显著特点是对大自然的歌颂,成就主要在于最适于感情抒发的诗歌方面。他们大胆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地发挥作家的主观想象力,多以大自然为背景,情景交融地描写奇异的情节和情感化的人物。这种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流派影响甚大。而超现实主义将梦幻奉为神明,与浪漫主义不谋而合。超现实主义的干将阿拉贡就曾自我标榜为雨果的弟子,可见超现实主义对浪漫主义有所传承。
现实主义作为19世纪的主要文学流派之一,是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作品也是这一时期激**复杂的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就是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揭示现实矛盾。其主要任务就是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映射、批判和否定现实,以实现文学和政治目的。而超现实主义也在努力地否定现实,但是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政治远远超越了文学,文学成为超现实主义者实现他们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超现实主义者始终对社会持否定态度,他们对现实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反对现代文明的一切形式,提出“破坏一切,打倒一切”的口号。二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象征主义的出现更是为超现实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它崛起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一批不满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社会现实,而又找不到精神支点的年轻人组成文学团体,出版文学刊物,形成象征主义文学流派。象征主义者反对浪漫主义的浮夸,不满帕那斯派的雕琢空泛,他们努力捕捉诗人在一瞬间的感受和幻觉,通过暗示、隐喻等写作手法,构成一种朦胧的、晦涩的、谜语式的艺术风格。他们主张诗歌应当表现自我的梦幻,而不是重演现实。“从许多方面看,超现实主义是象征派诗人兰波文学主张的直接继承。”[3]兰波强调诗歌的暗示性,认为诗的力量不在于它的抒情或雄辩,而在于它所激起的想象和联想,他不崇奉形式,主张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人的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内心世界。他在写给自己修辞学老师的信中指出:“必须使各种感觉经历长期的、广泛的、有意识的错位,各种形式的情爱、痛苦和癫狂,诗人才能成为通灵人;他寻找自我,并为保存自己的精华而遍尝苦药。在难以形容的折磨中,他需要坚定的信仰与超人的力量;他与众不同,成为伟大的病夫,伟大的罪犯,伟大的可诅咒者——至高无上的智者——因为他触及了未知,因为他培育了比任何人都丰富的灵魂,他触及未知,当他陷入迷狂,终于失去智慧的视觉时,他才真正看到了视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