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欧洲的只有灾难,人们普遍感到无助迷茫,开始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念,开始反思当时盛行的理性主义,于是人们转而求助于形形色色的非理性主义哲学,19世纪许多哲人的理论,再次引起普遍的兴趣。
“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7]柏格森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柏格森对超现实主义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生命哲学学说,而他的生命哲学又集中地反映在其代表作《创造进化论》中。柏格森在这部著作里提出了“生命冲动”的概念。他认为:“整个世界自始至终进行着由‘生命冲动’激发的一种‘创造的进化过程’,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智能是意识由内向外的运动,面向物质而背向生命和意识,所以智能从已知的功利角度出发,不可能把握不受智能支配的不断创新的生命冲动。”他力主将哲学研究的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从外部的物质现象进入内在的运动变化过程,并以非理性的知觉为基础,建立新的生命哲学以替代传统的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哲学。从超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来看,他们受到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双重影响。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和《精神分析学引论》。他从某种纯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并最终建立了心理学,不加限制地看到了隐蔽本质。他提出了“无意识”的学说,他“将‘无意识’置于其关于心理的描述系统之中,即心理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所构成。……无意识要想进入意识层次就必须经过‘前意识’的严格稽查。通常的情况是唯有‘前意识’疏忽了、被蒙骗了,‘无意识’才能以隐喻等形式混入意识。”认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艺术应该被理解为“无意识”的外显或者升华,只有“无意识”被艺术升华或者表现出来时,才具备了审美的性质。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并把其作为人的心理或者人格以及表现形式的决定性因素。“他进一步将‘无意识’或‘本我’解释为被压抑的性本能。换言之,如果说‘无意识’是‘黑色大陆’即一个区域的话,那么在这里东奔西突的就是性本能、性欲望和性冲动。”而重视直觉、生命美学,强调潜意识和梦幻等理论都对超现实主义产生重大的指导性影响。“超现实主义深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执意追求的是现实和梦幻的结合,是不受任何理性干预的‘纯粹的精神自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