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国现当代文学:从波德莱尔到杜拉斯

二、美学主张

字体:16+-

达达主义运动初期,艾吕亚醉心于锤炼诗的语言。他在《文学》杂志上撰稿,声称“言语是一个目的”,“怎么感受怎么写”。他组织出版《成语》月报,指出他的152个成语目的是“论证词语”。他怀疑“自动写作法”不可避免的混乱的表达能力,主张“经过推敲的意义错乱”,追求诗的透明度。这些主张构成艾吕亚参与超现实主义运动期间诗歌创作的特征。他常常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语言表达心声,将意义完全对立的词语组成新奇的形象,道破诗人某一真实的感受,如“灼人的寒冷”、“出汗的霜层”这样的诗句在他的创作中俯拾皆是。

超现实主义运动时期,“他的诗歌旨在找到和谐,超越个人的痛苦。他的赞美从心爱的女子扩展到整个宇宙。他和超现实主义画家一样,‘希望拓展视野,让想象与自然结合’,从而出现了这种将最罕见的意象同最常见的物体结合的艺术,著名的诗句‘大地像一只蓝色的橘子’就是佐证。”[3]诗人这一时期的作品,思绪朦胧,诗句往往不着红尘,特别是“大地像一只蓝色的橘子”,把蓝色的大地比喻为金黄色的柑橘,这既矛盾而又不可能的标题本身就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的语言和诗情。

“超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最突出的表现在于诗的语言、诗的逻辑,这与散文的语言、散文的逻辑有明显的差别,这一点,艾吕亚接受了。超现实主义诗歌形象的错综复杂与突兀,艾吕亚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然而他的特色在于用平易的形象,或者说,通过平凡的事物反映不平凡的深理。”[4]经历了达达主义运动以及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锻炼之后,艾吕亚的诗歌创作终于得以彻底突破樊笼,变得通透开放,清澈明朗。他以朴素、直接、大胆的丰富形象,歌颂爱情、友谊、自由和光明,抒发心中的孤独、抑郁和失望。他认为只有能互相交流的诗,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好诗,即应该强调诗的语言的力量,尽量减少平庸、僵死的语言,语言应优美喜人,适于彼此交流。脱离超现实主义之后,他的诗虽也不乏突兀奇特的比喻,但这种语言简洁明快,内容深刻丰富的诗学主张已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