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翻译文学导论

二、逐字译

字体:16+-

“逐字译”起初多被称为“直译”。晚清时期的翻译家周桂笙在《译书交通公会序》(1906)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译一书而能兼信达雅三者之长,吾见亦罕。今之所谓译书者,大抵皆率尔操觚,惯事直译而已。其不然者,则剿袭剽窃,敷衍满纸。译自和文者,则惟新名词是尚;译自西文者,则不免诘屈聱牙之病,而令人难解则一也……[9]

周桂笙在这里所说的“直译”并不是后来所理解的尊重原文的意思,而是“率尔操觚”的不严肃的翻译。可见,至少在周桂笙写此文时,“直译”的方法不为人们所认同,“直译”一词当然也不是褒义词。刘师培在《论近世文学之变迁》一文中说:“……文学之衰,至近岁而极。文学既衰,故日本文体因之输入于中国。其始也译书译报,据文直译以存其真,后生小子厌故喜新,竞相效法。……”这里所谓“直译”,已经接近于以“存真”为目的的翻译方法的意思了。为了“存真”,不失原样,就逐字翻译。无论从翻译实践上,还是从对“直译”内涵的理解上看,晚清时代的所谓“直译”,实际上指的就是“逐字译”。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理解是与外国译学史上对“直译”的界定是相通的。在西方,据陈西滢讲,“直译在英文中是‘literal translation’,只是字比句次的翻译,原文所有,译文也有,原文所无,译文也无。”[10]日本翻译界一直以来对直译的界定也是如此。日本的权威辞书《广辞苑》的“直译”条:“翻译外国语时忠实于原文的字句和语法”,对“直译”这一衍生词的解释是:“指文章生硬滞涩”;《学研国语大辞典》对“直译”的解释是:“对原文的字句、文法忠实地逐字地翻译,或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逐字译。”并引用明治时代翻译家河盛在《翻译论》中的一句话云:“像那种一味机械地直译,断然不是对原作有良心的态度。”可见,“直译”在日本翻译界一直都不是一个值得提倡的翻译方法。周桂笙主要是西洋文学的翻译家,但他曾两次去日本,所以也不能排除在“直译”的问题上受明治时代日本翻译界的影响。“直译”这个词本身或许就有可能来自日本。无论如何,当时的“直译”的意思就是逐字翻译,即严复所说的“字比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