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说:“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处不有,即天也,即性也,即命也,即心也。”[1]天道、性、命、心,同为一体,这就是他所说的“以上贯下,即无上下”[2]的天人一本[3]的思想。此体即是“仁”,如他说:“知之所到,则性命交关总贯此处;精神所聚,则天地古今总归此眼。圆满周遍,觌体灵明。医言一身不觉处谓之不仁,总是一心,不必自解其非二也。”[4]此“觌体”是仁,亦是心,亲切醒人,由此接通天道与仁心。在保证以“仁”言道、言心、言性而不失为儒的同时,方以智对仁体“圆满周遍”义的阐述,极富个性特色。他很少直接就道体、仁心本身言“圆满周遍”性,而是分别将体与万象抽象化为绝对的“一”与相对的“二”,再用“一在二中”、“举一明三”、“不落有无”等“以数明理”的方式,或以“全树全仁”之喻,来著明此义。这就是他所说的“善巧而理数之”的鲜明特色与喻道方法。其特有的思辨性和想象力将程伊川的“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义推向极致。下面,先从天道说起。
[1] 庞朴注释:《东西均·三征》,第47页。
[2] 方以智说:“果能死心裂眦,知尊善之故乎,虽诚明知行,本末内外,络索而即当,以上贯下,即无上下,而存存由己矣。”(见庞朴注释:《东西均·公符》,第106页。)
[3] 方以智说:“夫知人而不知天者,近乎愚。知天而不知人者,近乎诬。学者不知天人之一,奈何以此议圣人也。” (见张永义、邢益海校点:《药地炮庄·总论上》,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第31页。)
[4] 方以智:《一贯问答·问仁智》,庞朴注释,载《儒林》(第一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第275页。(以下仅注篇名与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