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向我的命运挑战。”这是1801年,贝多芬在写给一位医生的信内所说的。虽然,这封信是贝多芬已经发现自已的耳疾之后写下的,但是他却言出了贝多芬一生的精神。
贝多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命运的挑战。虽然出身卑微,但是从年轻时代起,他就通过行动与“宿命”对抗。贝多芬非常骄傲,在他眼里,等级不是衡量身份的标准,他鄙视脆弱的人,鄙视无知的人,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贝多芬的音乐完全是他战斗的武器,不仅为众人所知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他对命运步步紧逼的抵抗,每一部作品的音符,都有与命运对峙、决斗的狂想,这种狂想并不是枉自夸大的精神疾病,而是贝多芬来自心底对自由、真理的虔诚与渴求。
贝多芬不满当时的社会气氛,始终认为宫廷和上流社会弥漫着陈腐的气息,当时著名的作曲家们也深陷其中。贝多芬一生有很多老师,比如奥地利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阿尔伯列赫茨伯格,还有萨列里,他从他们那里学习音乐创作的技法,但是在心底并不崇拜他们,因为贝多芬认为这些作曲家太忠实于贵族,安于现状,已经失去了自我的精神。老旧的观念不仅体现在他们对现有生活状况的满足上,更体现在他们的作曲方法上。
这种精神上的反叛在贝多芬与当时作曲大师海顿的关系中可见一斑。贝多芬曾师从海顿,他一方面在学习初期受到海顿的影响,学到一些小夜曲的最新写作方法;另一方面,他不满海顿宫廷气息浓重的音乐。而在海顿看来,贝多芬所用的和弦技巧总是令人表示疑惑,甚至,这位惯于采用传统手法创作的伟大作曲家总是想要从最基本的和声知识开始给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曲家上一课。但是贝多芬并不会恪守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信条,在创作中,他渲染自由的观念,强调人格的力量,这不仅是对海顿风格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维也纳音乐精神和对整个社会秩序提出的强有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