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钢琴欣赏十八讲

二、一个人的日记

字体:16+-

人们通常对“练习曲”没有什么好感,把它当做技术训练的模板,枯燥、乏味成了与练习曲形影不离的关键字。如果音乐史上没有肖邦,也许练习曲不会改头换面,但恰恰是因为肖邦所作的27首短小的练习曲,专门为《练习曲》而录制唱片的钢琴家出现了,专门取出唱片欣赏《练习曲》也成为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肖邦用艺术性征服了简单的技术训练,改变了人们对练习曲的看法。

《练习曲》并不是肖邦集中写就的一部作品,而是由两套外加三首,一共27首小作品组成的。这些作品完成于1831年至1837年之间,它们短小精悍,记录着肖邦的情感片段,其中既有徐缓哀愁的篇章,也有欢乐活泼的小品,还有犀利严峻的檄文。肖邦将一点一滴的情感都注入到这两套作品中,不加掩饰地在“练习曲”这种传统形式下直抒胸臆,将它写成一本自己的日记。

《练习曲》中,有一些作品让人听过之后余味不绝。在作品10号中,第三首《E大调练习曲》,被称为“离别”,是肖邦完成于1832年的一部作品。虽然肖邦以练习曲的“名义”创作了该首作品,但是,它却更像肖邦在悲苦时写下的一首短诗。《E大调练习曲》在徐缓的速度中用极富歌唱性的旋律发出悲伤的感慨,既有温存,也有忧愁。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对祖国的思念,肖邦称自己是“离开母亲的波兰孤儿”,他将发自心底的孤寂全部写入这部作品。音乐以中音区朴实的旋律开始,宁静安详,而低音两个声部中的其中一个持续弹奏同一个音符,就像潜藏在平静中的暗流,积蓄着一种不安的心情,充满焦虑;另一个则随着节奏变化,给了旋律低沉有力的支持。

这部作品的旋律应该算得上是肖邦最优美的曲调之一,它打动了很多作曲家,有人给它填词变成上口的歌曲,有人将它改编成管弦乐作品。就连肖邦自己也承认,这样的旋律,他可能再也写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