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三节 文明的再现

字体:16+-

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的再现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之上的,只有当考古学家不断地把一座座古城、一件件古物和一批批古文献发掘出来时,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与文明才始为人知。而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破解,则要归功于亚述学家。亚述学家成功地释读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之后,人类的文明史便有了最新的开篇。

一、楔形文字与欧洲的“古董热”

真正的考古发掘始于19世纪中期,但人们的兴趣却可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事实上,早在12世纪,来自西班牙图德拉城的犹太教教士本雅明(Benjamin)就访问了摩苏尔城(Mosul)的犹太人。他是欧洲第一位穿越近东的旅行家,他正确地把该城附近的遗址认作亚述古都尼尼微[14],但他的记录直到16世纪才发表。巴比伦古城位置的确定是1616年以后的事。当年,意大利旅行家彼得罗·德拉·瓦莱(Piedro della Valle)参观了现代希拉附近的土墩。他具有敏锐的眼光,不仅详细地描述了巴比伦城遗址,而且还把在那里及乌尔城遗址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砖块带回了欧洲,这是楔形文字首次登上欧洲大陆。

17世纪和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众多的旅行家和探险家抱着不同的目的涌向美索不达米亚,试图根据《圣经》的记载来寻找埋在这片土地下的一度辉煌的古城。1761年和1767年,丹麦数学家卡尔斯滕·尼布尔(Carsten Niebuhr)进行了极有价值的考察,他不仅抄录了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的铭文(成为释读楔形文字的重要材料),还第一次借助草图向其同时代人阐述了关于尼尼微古都遗址的具体见解。几年以后,法国生物学家A.米考克斯(A.Michaux)向法国国家图书馆出售了一块发现于巴格达以南的泰西封附近的界碑,这是第一块到达欧洲大陆的有价值的铭文。几乎与此同时,驻巴格达副长官、科学院记者阿贝·比彻姆普(Abbe Beauchamp)仔细勘察了巴比伦遗址,并进行了美索不达米亚第一次考古发掘。但他也只是雇用了几个当地的工人,委托一位工头负责。他第一次描述了著名的伊什塔尔神门,他还提及了一些刻有细小文字的坚固印章,并认为这些文字与发现于波斯波利斯的铭文相似。他于1790年发表的游记很快便被译成了英文和德文,并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