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

第三节 佛教的广泛传播

字体:16+-

一、佛教的传播

释迦牟尼从鹿野苑首次布道说法,直到80岁高龄,最后涅槃,他一生几乎走遍了摩竭陀国和居萨罗的所有地方,为那些追随他的信徒们传道几十年。

由于佛陀的辛勤布道,佛教自其创立后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个新教派。到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两个世纪,佛教在南亚次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以后又逐渐传入中国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原因在于释迦牟尼曾经得到统治阶级中的许多人的支持(包括与当时的一些国王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佛教不排斥低等种姓的人入教,而且释迦牟尼传道说法深入浅出,教义也通俗易懂,对信徒既不要求其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事祭祀,又不要求其从事折磨自己的苦行。佛陀的弟子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男有女,有在家的俗世弟子,也有一批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佛教严格意义上的僧伽就是由这些比丘和比丘尼组成的。

佛陀的第一批弟子是其父王派去跟踪他的那些人。佛教的第一个尼姑是释迦牟尼母亲的妹妹大爱道,在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去世后,她就嫁给了净饭王,替代摩耶抚养释迦牟尼。在净饭王去世后,大爱道率净饭王宫中的妃女眷属去见佛陀,请求出家,佛陀开始时不愿意,后经过阿难的劝说,才最终同意。所以,大爱道是佛教的第一个尼姑,以后才有了比丘尼僧团。她一生中教化了不少的女性,从而成为尼姑的首领。

图4.4 铸有释迦牟尼(左)和国王(右)的迦腻色迦金币。贵霜。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

虽然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其他学说并没有消失,甚至婆罗门的势力也依然存在。婆罗门教在以后更发展成了印度教,并将佛教排挤出了印度。

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并在印度各地传播佛教后,也曾经受到外道的排挤、诬陷。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在室罗伐悉底国,当年“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昔为伽蓝”。“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女以谤佛处。如来十力无畏,一切种智,人、天宗仰,圣贤遵奉。时诸外道共相议曰:‘宜行诡诈,众中谤辱。’乃诱雇**女,诈为听法,众所知已,密而杀之,埋尸树侧,称怨告王。王命求访,于逝多园得其尸焉。是时外道高声唱言:‘乔答摩大沙门常称戒忍,今私此女,杀而灭口。既**既杀,何戒何忍?’诸天空中随声唱曰:‘外道凶人为此谤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