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因伐尔特记载,佛陀的人格化也是在迦腻色迦统治时期:“佛的人格化最初出现在迦腻色迦时的某些钱币上,那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史实。”[6]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据张骞报告,在大夏到处有城邑,后来的考古发掘证实了这一点,张骞还说他在大宛看到了“七十余城”,应当也是真实的。
贵霜帝国靠征服起家,它征服的地方很多,因此其民族必然众多,居民的成分也必然非常复杂,如伊朗人、希腊人、西徐亚人(或称斯基泰人)、帕提亚人、印度人等。
贵霜人长期生活在阿姆河一带,那里水源丰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大夏人口稠密。张骞曾经说过:“大夏民多,可百余万。”张骞是在公元前128年来到大夏的,当时大月氏人还没有到达大夏,而大月氏来到大夏以后,其势力大增,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大夏的生活,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混合经济。据《汉书》记载,到公元1世纪时,大月氏人统治的地区人口已经达到40万,虽然其中的大月氏人只占少数。在贵霜人统治之下,五翕侯统一,形成了一个统治集团。到公元1世纪贵霜人在大夏或巴克特里亚建立国家时,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比例大约是1∶3或1∶4。但大月氏人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司马迁说其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班固和范晔都说其胜兵十万,这使其足以控制其统治的地区。
关于贵霜帝国的社会生活,张骞说,大夏人是过定居生活的,大月氏人在征服大夏以后,也从过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入定居。大夏原来的居民有手工业者、商人、农民。大夏以土地肥沃、矿产丰富而著名。阿姆河及其支流被最大限度地用来灌溉农田。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建的坎儿井——地下水道,能把水从山上引下来,灌溉更多的农田。考古发现证明,大月氏人没有中断这种水利系统,而是保存了它,而且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改进。大月氏人自己并不一定有很多人从事农业,但他们作为这个地方的统治者,必定非常重视扩大农业基础。大月氏人统治时期来到这里的人,如斯基泰人等,可能都从游牧转入了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