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传说颛顼之后有个叫女修的女子,她在纺织的时候,一只玄鸟(燕子)降下卵,女修吞下,便生了大业。大业就是秦的祖先。大业之子大费辅佐虞舜调驯鸟兽,舜赐姓嬴。其后有蜚廉,服侍殷纣王。蜚廉之后有造父,善于驾驭,服侍周穆王,有功,封于赵城,是战国赵氏的祖先。蜚廉的另一位后人叫非子,也因为造父的影响而姓赵氏。非子替周孝王在泾水和渭水之间养马,有功,被赐为附庸,在秦(今甘肃省陇西县)建立城邑,号称秦嬴。周平王东迁时,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赐岐山以西之地,平王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驱逐戎,即有其地。”[1]秦穆公晚年,采用由余之谋,伐戎,兼并了12国,开辟千里土地,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地处西陲,与戎狄杂处,文化落后,直到公元前384年,才废止殉葬之俗。而且,由于强大的中原霸主晋国的阻隔,秦国一直无法越过黄河向中原发展。非但如此,河西地(今陕西省黄河以西的地区)也被晋国夺取。到了战国初年,眼看着三晋及东方各国纷纷变法革新,秦面临着继续落后的危险局面。
公元前361年,年满20岁的秦孝公即位时,形势更加严峻,东方六国正蓬蓬勃勃开展变法运动,在齐国是威王当政,魏国是惠王(即梁惠王),国势正盛。魏、楚与秦相邻,对秦造成很大压力。秦孝公虽积极有为,赈济孤寡、招收能战之士、申明有功则赏,但仍感到不足以使秦国富强。于是,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过去我的先人穆公在岐、雍之间,修德行武,然后东向平定晋乱,以黄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授予霸主称号,诸侯皆来朝贺,为后世开辟基业,甚是光彩而美好。不幸厉、躁、简公、出子,国政不宁,内忧无暇顾及,遑论向外发展!三晋夺取我祖先留下的河西地,诸侯都瞧不起秦国,没有比这更大的羞耻了!先君献公即位以来,镇抚边境,迁都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目的正是要向东发展,恢复穆公的故地,遵循穆公的政令啊!寡人想到先君的这个志向,就常常感到痛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使秦国强大的,我就尊崇他,给他官做,与他分享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