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上卷)

第二节 稷下学宫的百家汇聚

字体:16+-

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聚集了一大批知识精英。他们不从事治理工作,专心从事学术研讨活动,对当时的学术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思考和热烈的论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今天仍能读到的伟大著作,如《管子》、《慎子》、《荀子》等,这些都是在这里写成的。稷下学宫,以它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声誉而载入古代中国文明的史册。

一、百家汇聚

稷下学宫最初由齐桓公设立,时间大概是战国初年。当时已经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给予特别的尊崇。不过,这个时候没有太大的影响。战国中期,特别是齐威王改革后,齐国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再次提升,齐国的统治者更加重视稷下学宫。特别是齐宣王,尤其喜欢文学游说之士。齐宣王给稷下学士特别的优待,下令授予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邹奭、慎到、环渊等76人“上大夫”的官衔,让他们超脱繁杂的政务,只管议论,并在临淄最为宽阔的大街为他们建起住宅,高门大屋。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尊崇他们,让天下诸侯的宾客都知道,齐国能招揽天下的贤士。结果,稷下学宫复盛,最多时竟至数千人,在古代世界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

稷下学宫汇聚了百家人物,是学术争鸣的好场所。这里不限国别,也不限学派,真正做到了五湖四海,诸家并存。齐国人邹衍、邹奭属于阴阳家。齐国人田骈、接予、楚国人环渊属于道家。赵国人慎到属于法家。司马迁认为他们都学黄老道德之术,从中发展出各自的学说。战国后期的儒家大师荀子,赵国人,曾多次到稷下游学,也多次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主持人),成为百家争鸣的学术领袖。至于齐国人淳于髡,当属于小说家或杂家,如果可能,应该归入滑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