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天下之初,首先要确立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正如大臣王绾、李斯等人所言,秦王政一举将原七国的辖地合而为一,通过郡县制和统一的法令又极大地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秦王政认为自身的功绩不是五帝三王可以比拟的。如果再沿用以前三代君主的“王”的称号,就不足以显示出超迈往古的功业。于是秦王政下令群臣讨论他的称号问题。李斯等人认为古代的“天皇、地皇、泰皇”三皇之中,以泰皇最为尊贵,应该用这个称号。但秦王政显然有自己的想法,不屑于使用这个称号。他下令说,自己的称号应采用“皇帝”二字,系三皇五帝的集合,表示自己的功业超过三皇五帝,为天下最尊贵者。皇帝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称“制”,皇帝的文告称“诏”。自此以后,这一套称号沿用了2000余年。不仅如此,他认为臣子没有权利议论君主的德行,所以,皇帝死后没有必要议定谥号。自己是天下一统后的第一任皇帝,因而称“始皇帝”,子孙继任者按照二世、三世……排列下去,直至传之万世。
为了表明秦王朝一统天下是历史的必然,始皇帝一定要找到某种合理的依据,这样,战国中后期齐国的思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就成了他的首选。这个学说认为,王朝的兴衰更替是有固定规律的,要按照五行(也称五德)相克的顺序(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运转。每个王朝都与五行之一相应,后来的王朝在五行上要战胜前面的王朝,王朝的更迭就如此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秦朝之前的王朝是周朝。邹衍说,周朝应五行中的火德,那么周朝之后的朝代应该是克火的水德。邹衍创立这个学说很有可能是为齐国取代周朝服务的,因为齐国有属于水德的说法。不料,这个发明竟被始皇帝用于实际政治。他声明,秦朝代周而立,是克火的结果,因而有水德的瑞应。按照水德的特性,秦朝祭祀所用的颜色应该是黑色,因为水德的成数是6,所以帽子要高6寸,马车宽6尺,天子马车要用6匹马,一步的距离也要6尺。黄河古代称作河水,到了秦朝也应改名叫作德水。由于水性主杀,所以秦的法制也应严苛少恩,秦朝用暴政,大概与此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