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上卷)

第二节 大力倡导儒学

字体:16+-

西汉初年虽然是以道家无为而治的方针治国,但儒学却一直在发展之中。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治国思想,国家官吏的选拔基本也以儒学为标准,这些都使得儒学逐渐普及全国,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东汉时期,在朝廷的大力倡导和民间的推动之下,儒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东汉建立之初,君臣中许多都有儒学背景。汉光武帝刘秀本人在王莽时期就到长安学习过《尚书》,但不过粗通其义。邓禹13岁就能诵读《诗经》,冯异通晓《左氏春秋》,马援也曾学过《诗经》(齐诗),贾复学《尚书》,朱祐喜好儒学。这些人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因此,在东汉朝廷的上层,儒学是能得到普遍认可的,提倡儒学也必然会得到他们的支持。

刘秀本人更是崇信儒学。自西汉晚年以来,谶纬之说逐渐融入儒学之中,成为两汉儒学的一大特征。谶是对将来吉凶祸福的一种预测,纬则是对儒家经书的五行化的神秘解释。王莽建立新室,也曾多次利用谶纬。公元25年,当刘秀据有河北,已经成为实际上的一方诸侯之时,部将曾多次劝他称帝,他都没有同意。到5月,他有个名叫强华的同学从关中赶过来,向他进献了一道《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是说刘秀应该称帝,以继承汉朝的火德。刘秀接到这道符命,当即在鄗城南边设坛准备登基。6月,刘秀诏告天下,自己因为得到了符命,上承天命,所以登基为帝。公元29年,刘秀巡幸鲁地,命三公之一的大司空宋弘祭祀孔子,以表示朝廷对儒学的提倡。公元41年,刘秀解释自己治理天下的方针,是用“柔道”,也就是以区别于法家思想的儒学来治国。公元43年,刘秀宣布改立刘庄为皇太子,所下的诏令便是援引《春秋》。公元55年,崇信谶纬的刘秀向天下颁布图谶,实际上也是在变相地推广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