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夏初的战争与共主式王权的确立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仿效尧当年的做法,将大位禅让给禹。禹在正式继位以前,仿效舜当年谦让尧子丹朱的成例,把大位谦让给舜子商均,自己避居于阳城,但是诸侯们依然拥戴禹,禹这才正式继位。禹年老的时候,也依禅让故事,挑选益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禹死之后,诸侯们不拥戴益,而拥戴禹子启。于是启便继位而正式建立夏朝。
在先秦时期的人看来,启继禹而立,将权位控制在一家一姓手中,是“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是“小康”取代了“大同”,是“大道”的隐退,历史的倒退。
《礼记·礼运》篇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的这番话是孔子在一次观礼后所发的议论。其中说“大同”之世是大道运行的时代,人人发自内心地互相关心爱护,整个社会不需要外力的强制而自然美好有序。而“小康”之世,大道已经隐去,人的心中被私欲充满,不得不依靠一整套礼仪制度来强制维持秩序。在这里,“小康”之世显然是被归入无“道”的时代。这样的说法是否出自孔子本意,此处不论,但“小康”之世比起“大同”之世,多出了种种复杂的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多出了人对财富、地位的狂热追逐,多出了城郭沟池之类防守设施,多出了谋诈兵戈之类掠夺器具,这确实符合现代学界对“文明”与“非文明”社会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