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锢事件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宦官的势力,但对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党锢事件实际上不过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宦官固然是腐朽势力的代表,与之进行斗争的清流士大夫尽管相比而言较为开明和正直,但大多也是地主出身,许多还是大的门阀士族。即便是为数众多的太学生,也多是地主家庭出身,在剥削普通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他们是一致的。当然,在开明君主统治时期,压在农民身上的赋税徭役往往会得到一定的减轻,比如西汉文景时期。一旦朝廷黑暗,皇帝昏庸无能,这些负担往往会加重,人民也会更加困苦,东汉后期正是这样一个时期。
无论外戚还是宦官掌权,他们都会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而盘剥百姓却是唯一的途径。尤其是宦官当权时期,他们虽然生活在禁宫之中,但亲属却往往遍及各地为官。在史书中,这些宦官的亲属几乎无一例外地贪赃枉法、疯狂敛财,甚至于公开掳掠人口、拦路抢劫,百姓被迫流离失所,无法生活。
皇室的开支也十分奢靡。东汉后期,国家财政紧张,加上不断地对周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国库空虚。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皇室仍然要维持铺张奢华的生活。陈蕃在给桓帝的上书中说,宫中彩女数千,仅每日耗费的衣物、粉黛就无法计算。以至于到汉桓帝、汉灵帝时期,不得不依靠公开卖官鬻爵来获取钱财。灵帝甚至公布官吏价格,2000石俸禄的官职明码标价2000万钱。这2000万要收现钱,也可以先欠着,待做了官之后再加倍偿还。这实际上是将花费变相地加在老百姓的身上,在鼓励官吏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捞取钱财。百姓身上的负担就是这样层层加码,变得越来越沉重的。
就在这样的困顿之中,东汉后期的自然灾害也接连不断。公元151年(汉桓帝元嘉元年),京师大旱,任城(今山东省微山县)等地颗粒无收,人吃人的现象开始发生。此后在公元155年(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70年(汉灵帝建宁三年)均有人吃人的现象见诸史书。公元153年(汉桓帝永兴元年),全国有32个地方郡、国发生蝗灾,黄河也发生了洪灾,导致数十万户百姓流离失所。公元166年(汉桓帝延熹九年),司隶(今河南省洛阳市)、豫州(包括今河南省东部、南部和安徽省北部等地)两地饿死的百姓达十分之四五,不少甚至整户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