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这种政治性也蕴含在建筑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堂是凝固的宗教,宫殿则是凝固的政治。在《浮士德》悲剧中,反复出现教堂的景观,这超越了戏景的意义。教堂成为一种基督教信仰的标志与象征,教堂也是悲剧情节发展的媒介与契机。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追溯基督教的历史,也无须考辨教堂的建筑历史,而旨在阐明教堂在《浮士德》中的宗教意义与政治意义。
然而,我们如何体验《浮士德》中的大教堂?歌德对斯特拉斯堡大教堂的体验既是美的,又是崇高的。歌德说:
我越多看大教堂的正面,我最初感到这儿是崇高与快适之美的结合物的印象便越加强和明显。如果当它的整体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那个庞然大物不使人惊惧,当我细察它的各部分时,它又不使我们迷惑,那么它一定实现了一种不自然的、表面上似不可能的结合,这即是说,一种快适之美一定与之为伴。[5]
有教养的人对教堂的体验是深层的,充满想象的各种可能性。无须歌德浓墨重彩,我们可以想象出一个个宗教的仪式景象,诸如洗礼、圣晚餐、忏悔,这些基督教会的圣礼难道不是上帝的恩典。葛丽卿深信上帝的爱,撒旦的任何**无法阻挡她灵魂被纯洁的身体所包围。她的精神与上帝直接相通,分享上帝的福祉。
毫无疑问,教堂作为戏景在整个悲剧中都至关重要。在悲剧第一部中,葛丽卿精神是以教堂来呈现的,或者说,教堂是理解葛丽卿宗教精神的钥匙,大教堂上演礼拜仪式,葛丽卿身处管风琴的音乐和赞美诗之中。恶灵的出现使得教堂变得阴森逼人,合唱演绎出世界末日的情绪。葛丽卿在教堂的宗教体验幽深无比,她的祈祷泄露出她高贵与单纯的灵魂。葛丽卿的自白道出内心的苦痛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