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四、佛教等于新道教

字体:16+-

这段一般时期中,佛教和道家之间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二者在《牟子》中地位等同(并且二者以儒家为代价共享崇高)就颇为引人注目。传统认为作于公元300年的《老子化胡经》在这一点上提出了一个典型的具有争议的立场,认为老子离开中国远赴印度,或者成为佛陀亦或转佛为道。这样来看,佛教就是由道家派生转换而来。相比之下,《牟子》对佛教传入中国表示赞赏,佛教传入缘于孝明皇帝(即汉明帝,公元58—75)对梦中金人的反应,他派遣使者前往印度求佛(史称“永平求法”译者按),这通常被后来的佛经引证作为佛教信仰在官方合法化。[22]

《牟子》表面上宣称佛教优于道家和儒家,也许是为了将佛教作为认可道家胜过儒家的一种方式,文本中一系列的篇章也巩固了这种可能性。在第4章中,五经作为那时与儒家紧密相连的文本,牟子认为佛教与他所阅悉的五经相一致,在要求对此观点做辩护时,牟子引用了《老子》: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篇关于《老子》25.I的释义似乎是很难阐明《老子》中不确定的“道”,也很难解释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天”这一现象的假定性,这一空白可以被佛教哲学填补,并且佛教的任务成为了为无名之“道”命名。天作为宗教哲学观念相融合的一种形式,尽管如此,认为信仰佛教与阅悉五经之间具有兼容性,并且由此为这种等同做辩护还是有几分不相称,因为《老子》本身就不属于这些经传,也不是必然或者轻易被同化的文本。尽管宣称以与佛教相称来发扬五经,换句话说,《牟子》引用《老子》并且在引用过程中略去了经传与《老子》的不同之处,于是使得《老子》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经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