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典传承与博雅教育

至善城邦的可能途径——论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教育

字体:16+-

苏培

引言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他师承于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不能分离。[1]亚里士多德较柏拉图更加全面地满足了知识发展的需要,他有着基于闲暇之上的科学精神。[2]其教育思想散见于《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著作中。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建构“至善城邦”的设想,并认为实现其设想的两大根基乃法治与教育。作为较早谈及城邦问题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与教育是建构至善城邦的可能途径。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第八卷中,集中探讨了构建至善城邦中的音乐教育问题。他将音乐、读写、体育、绘画设为四门基础教育科目。自古以来,希腊文化便推崇音乐,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作为修身养德、培养德性之重要途径,对至善城邦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所谓至善城邦,亚里士多德提出:“人类无论个别而言或合为城邦的集体而言,都应具备善性而又配以那些足以佐成善行善政的必需事物(外物诸善和躯体诸善),从而立身立国以营善德的生活,这才是最优良的生活。”[3]

城邦由公民组成,若想建构至善城邦,必须首先对城邦公民的德性进行培养。德性,他认为既非天生,也非违反本性,乃是动向,须要等待我们去完成。意即德性的养成需要依赖于习惯和教育。德性是至善城邦建构的基石,只有当一个城邦成为道德的、有德性的城邦之时,参与政治的人才是有道德的,城邦才能治理的更加完善,接近于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至善城邦。德性非一日养成,音乐教育的怡悦及净化等功能是培养德性的巧妙途径。因而,音乐教育是至善城邦培养卓越公民的可行之道,“至善城邦”正是亚里士多德追求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