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芭蕾虽然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表演以及其后的法国宫廷芭蕾,但却在19世纪后半叶的沙皇俄国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最生动的例子就是柴可夫斯基的三大古典芭蕾《天鹅湖》(Swan Lake,Op.20)、《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Op.66)和《胡桃夹子》(Nutcracker,Op.71)。《胡桃夹子》是柴可夫斯基最后创作的芭蕾舞剧,同时也是一部为孩子们写的童话芭蕾舞剧。由于剧情与结构先天有缺陷,《胡桃夹子》也是柴可夫斯基最不满意的一部芭蕾作品。然而瑕不掩瑜,因为这部芭蕾的音乐非常出色,加上它的雅俗共赏的童话色彩,大人孩子都能接受,所以100多年来一直是西方剧院每年圣诞节前夜必演的保留剧目。在柴可夫斯基的这三大芭蕾舞剧中,《胡桃夹子》上演的场次和出版的录音制品虽不及《天鹅湖》多,却超过了《睡美人》。
芭蕾——最贵族化的艺术
早期的芭蕾只是一种有音乐和朗诵式歌唱伴奏的由皇室成员和贵族跳的上流社会的社交舞,兼有豪华的场景、舞台装置和服装道具,盛行于宫廷中。到了16—17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特别是在酷爱舞蹈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使舞蹈重新获得真正的完美”而大力推动下,芭蕾得到了巨大发展。路易十四下令建立了皇家舞蹈研究院和舞蹈学校,在他的音乐大总管、宫廷作曲家吕利的指导下,芭蕾逐渐发展成戏剧的形式。18世纪的芭蕾不但在技巧上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开始担当戏剧情节的载体,芭蕾与戏剧、歌剧相结合的形式被广泛采用,格鲁克等18世纪歌剧作曲家的歌剧中都有芭蕾段落,芭蕾作为歌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的罗西尼、多尼采蒂、威尔第等人的歌剧中。到了19世纪初,欧洲在工业、艺术和政治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芭蕾也不可避免地摆脱了以前宫廷艺术的桎梏。随着演员身体重心完全移到足尖,用脚尖跳舞和穿紧身衣被广泛采用,芭蕾进入了浪漫主义的时代。法国由于积极开展芭蕾教学,是当时欧洲芭蕾的中心。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是欧洲浪漫主义芭蕾的鼎盛时期,这期间产生了像法国作曲家亚当(Adolphe Adam,1803—1856)的《吉赛尔》(Giselle,1841年作)这样的直到今天还在不断上演的经典芭蕾杰作。50年代以后,除了在丹麦和俄国以外,各国的芭蕾艺术水准普遍有所下降,直到1870年法国作曲家德里布(Leo Delibes,1836—1891)的杰作《葛蓓莉娅》(Coppelia)问世后才预示着一个古典芭蕾的新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