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下卷)

二、制举

字体:16+-

制举是根据国家需要,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考试,目的是选拔国家急需的各类人才。考试的科目和时间均不固定,主考官原则上由皇帝本人担任,“天子下帘亲自问”,但有时皇帝会委托大臣代为选拔。唐朝制举的科目根据朝廷的不同需要而设立,科名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近百种。因其名目繁多,且更换频繁,所以偶尔会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唐德宗时,有人曾在昭应县遇到一个匆忙赶往京城的读书人,于是就问为什么这个时候赶往京城。读书人答:“参加‘不求闻达科’的考试。”原来,不久前,唐德宗下诏要搜访那些德才兼备却不愿意做官的人,希望他们能为国家服务。这位书生却误以为这是新设的一个制举科目,便急奔京城应举,结果闹了笑话。当然,科目虽变换频繁,但有一些科目是相对固定的,较常见的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博学宏词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等。从科目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制举考试更注重测试考生的实际能力,考试内容以策论为主,兼考经史和诗赋。

参加制举考试的考生来源广泛,无论普通人还是官员都可以报名参加。如元载几次考进士不中,以平民身份直接应制举“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7]高中。唐朝张[img alt="" src="../Images/image534-1.jpg" /]曾八次应制举,均登甲科,当时人称赞他的文辞如青铜钱,万选万中,称为“青钱学士”。后人以青钱万选比喻文才出众。[8]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进士及第后,又考中制举超群拔类科。制举考试,考生一旦及第,可以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待遇,录取者马上会被授予官职或者得到提升,不像常科及第者还要过吏部铨选一关。所以,有些考生进士或明经及第后会继续参加制举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