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下卷)

第一节 造纸术

字体:16+-

1943年,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学者李约瑟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改变世界面貌的中国“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修改为“四大发明”。被李约瑟博士新添加的这项发明就是造纸术。对于培根来说,纸或许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发明,但他只需要向前回望100多年,就会发现直到15世纪晚期,英国还没有一家造纸厂(英国最早的造纸场是1494年在哈福德郡(Hortfordshire)建立的)。而对于东方的中国来说,当欧洲的先哲们还在羊皮卷上描画,尼罗河的法老们还在莎草片上书写,汉代的士人早已经可以用纸进行书法创作。在“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比其余三项发明时间更早,所以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相较于其他发明经历了更为漫长的岁月。

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代用于书写记事的材料主要有甲骨、金石、竹简和绢帛。其中甲骨、金石、竹简都比较笨重,并且携带不便,相比而言绢帛虽然轻便,却价格昂贵,所谓“贫不及素”。而轻巧便捷、价格便宜的书写工具纸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公元前2世纪“纸”已经作为一个新事物之名出现。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纸的解释是:“纸,絮——苫也。从系,氐声。”苫又作[img alt="" src="../Images/image551-1.jpg" /],表示席子,因此可以看出许慎认为纸是在席子上形成的一片絮。“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纤维,而“苫”就是使纤维聚集成形的模具。这个定义把纸的原料及造纸工具、模具都包括进去了。[3]但对于造纸术的起源与何时,长期以来意见不一。[4]一般学者认为,西汉时期已经出现造纸术,东汉时期的蔡伦是造纸术的重要改进者,其利用树皮、麻头、破布以及渔网所造“蔡侯纸”问世后,“自是莫不从用焉”[5]。造纸术推广很快,到汉朝末年,已经出现了一批熟练的造纸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