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中国文明 (下卷)

第二节 诗歌

字体:16+-

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在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也抵达了它生命中的顶点。盛唐之后,诗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开始沉湎于颓唐、萎靡之中。及至唐末五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诗人们对现实充满失望与愤懑。精神上的痛苦,迫使他们将目光转向山水风光,恣意任情。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趋于唯美,内容多涉及游冶、艳情。

宋朝和平统一局面的到来,为诗歌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然而,宋初诗坛却为中晚唐诗风所笼罩。宋太祖、宋太宗(960—997)时期,在徐铉、李昉等人的引导下,源于唐朝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以诗会友以小碎篇章互相唱和为主要特色的“白体诗风”大行其道;宋太宗后期至宋真宗时,又出现了晚唐派;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讲究艺术形式甚于反映现实生活的西昆体兴起,并于宋仁宗朝达到顶峰。面对这一局面,古文名家王禹偁首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并主张诗歌应以李白、杜甫为宗,开启了对宋朝诗歌的变革。王禹偁关心人民疾苦,拥有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这使他突破了元和体的范围,进而学习白居易讽喻诗的诗风,创作了一批深刻反映和揭露北宋初期社会矛盾、富于时代色彩的作品。他的诗歌风格古朴,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畅快淋漓,平易自然,开启了宋朝诗歌艺术形式上显著的散文化特征。

经过一系列对晚唐体、西崑体等五代文弊的矫正,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到宋仁宗朝时趋于成熟,并于宋神宗朝达到高峰。而宋朝诗歌的这种变化,同样裹挟在对中国文学发展史有重要意义的“古文运动”中。这次运动不仅确立了散文体的正宗地位,使骈体文从六朝以来600年间的优势走向终结,在诗歌方面也促使宋诗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在唐诗巅峰之后又创造了诗歌生命中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