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汉末三国的发展,道教流传的范围更广,然而这时期道教教派林立,杂乱无章,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理论的总结。两晋之间的葛洪对道教的神仙思想从理论层面进行了总结,促使金丹派的最终形成,为道教在社会上层的进一步传播奠定基础。
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出身江南世族,世代官宦。他的父亲葛悌,曾在孙吴、西晋朝为官,葛洪13岁时,他的父亲死于邵陵太守任上,家道从此中落,生活陷入贫困。葛洪一度“饥寒交迫,躬执耕穑”,读书所需的纸笔,靠伐薪贩卖换来。16岁开始读儒家经书,博览群书,据他在所著书《抱朴子·外篇自序》说其“于众书乃无不暗诵精持,曾所披涉,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除儒家经书和诸史书之外,对星书、算术、九宫、三棋、太一、飞符、风角、望气、三元、遁甲都曾有所涉及,但唯独对神仙导养之法最感兴趣。不惧险远,到处请教。师从当时的道士郑隐学习炼丹秘术,得到郑隐的器重,授予丹书,“然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9]。葛洪曾自述其师承可上溯到汉末的左元放。左元放即左慈,为汉末著名方士,善道术。在天柱山得到神人传授金丹仙经,后避乱来到江东。葛洪的从祖葛玄师从左元放,得到授予《太清丹经》3卷、《九鼎丹经》1卷及《金液丹经》1卷。郑隐是葛玄的弟子,又从葛玄处得到传授经书。葛洪师从郑隐,得其传授。
西晋末年,时局动**,葛洪四处流移,后南至广州,停留数年,师从鲍靓,鲍靓以女妻之。鲍靓据说曾得到仙人传授《中部法》和《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江东安定后,葛洪返回家乡,于35岁写成《抱朴子》。晚年至广州罗浮山修炼,“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10],终老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