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流传除了通过翻译佛经之外,对于下层社会来说更多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传述,尤其是带有浓厚的神异色彩的佛、菩萨以及善恶报应的灵验、感应故事。在民间传播的佛教信仰中,主要有弥勒信仰、观音菩萨信仰、弥陀净土信仰等。
东汉时流行的《道行般若经》和《放光般若经》已有弥勒信仰的内容,但弥勒信仰的流行是在西晋竺法护译出《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弥勒下生经》,十六国时期的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成佛经》、《弥勒成佛经》等大量有关弥勒信仰的经书之后。弥勒信仰中以往生兜率净土的信仰最为盛行,弥勒信仰的兴盛的表现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出现数量众多的弥勒造像。祈愿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为自己及家庭成员祈福,希望得到弥勒的保佑。
观世音信仰,观世音也译为光世音,唐以后因避讳称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菩萨之一,具有神异的能力,可以救众生于危难之中。《法华经·观世音普门品》:“若有众生,曹亿百千姟困厄、患难、苦毒无量,适闻光世音菩萨名者,辄得解脱,无有众恼。”遇到困厄或灾难,只要念观世音,便可得到观世音的解救从而得到解脱,甚至想求得儿女只要敬拜观世音菩萨也可得到,这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相当有吸引力,所以传播非常迅速,获得众多的信徒。佛教信仰在民间的传播很多是通过因果报应、神异应验的故事形式进行,这在《太平广记》中多有记载。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深奥的佛教教义难以理解,通俗的应验故事更具感染力,传播效果更好。
弥陀净土信仰,三国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弥陀信仰传入中国,十六国后秦鸠摩罗什译出《阿弥陀经》,推动弥陀信仰的传播,逐渐流行,东晋慧远在庐山与众多名僧名士建斋立誓,共期西方,开净土宗之端,被后世奉为初祖。南北朝的昙鸾对净士信仰起到推动作用。净土信仰在南北朝十分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简易可行,不需要理论论证,只要心中念佛。对于佛徒的最高追求目标,成佛,《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成佛不需要艰苦的修行,只要心里念佛,便能作佛、成佛,往生安乐净土。现世的人生景况难以改变,但通过念佛在死后去往极乐的净土世界,这对生活困苦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具有相当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