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事情已经很不让清政府省心,浙江与江苏在海运过程中的矛盾,更为纠结。浙江办漕实力与江苏相比本来就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江苏省率先停止起征本色也对浙江造成不小的打击。在浙江方面看来,江苏仅运米5万,虽系时事艰难,何以浙省办运数十万石,现已“连樯而来”,该省米石不及1/10,尚未全数兑收?如此少的运漕量,即使是江苏本省官员也极为不满:江苏大吏但知彼此诿过,不能公忠体国,听其溃败决裂,不肯补救,“虽曰劫数,实由人事酿成,可浩叹也”。
另一方面,通过此次海运,浙江当局对江苏的敌意,也得到充分体现。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罗列的材料都是站在浙江的立场,资料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但从这些带有明显立场的材料中,也不难看出双方的分歧和矛盾。
江苏不办全漕,对浙江征漕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黄宗汉曾不无苦恼地指出,浙江通省民情,实无一人不打算完漕,“无如苏省败坏至此,浙之州县从而效尤,恨不得汉忽有暴病死了,全漕可以不去,官吏及吃漕规者得以分肥,故辄以苏为借口”。迟至四月,仍有未解银21万有余,而本年天津用款、仓场轻赍各款,俱要由海同时起运。一边不来,一连催用,“真令人急煞,亦只好办了就是”。他表示,说到人事,没良丧心之州县、漕书、迄揽、劣衿、顽梗匪辈,“生怕漕务办成,米俱出去,银须起解,多方阻挠,日日盼望贼来,可以不起解矣。谣言四起,怨仇滋生,而其根子则皆由于苏州之不办漕”。
浙江办理海运,江苏多有掣肘。黄宗汉认为,自始至终,江苏对浙江海运都极为不满,“深嫉浙江办此漕粮,以形其短”。首先是浏河出海,江苏不肯先说,经黄宗汉催促,“尚搁一月余不答,可见凡中不无尤我”。其次是封船,浙江海运所需沙船始终受到江苏方面,尤其是江苏巡抚许乃钊与苏松太道吴健彰的阻扰。“彼时钊犹以谓浙未必办成,俟其不成,乃益显苏之高见卓识,及早已议折价也”。迨三四月间,许乃钊探听浙江漕务将成,“心嫉焉”,因沙船一节“其权在苏”,尽管江苏也曾封雇沙船200号,但吴健彰公然听船户捐免,宝山县丞更是得赃卖放,把停泊各口之沙船全行捐免卖放。只是海运章程规定,“有银有米而无船,责在苏省”,倘浙江漕粮无船承运,则江苏当局吃不消。江苏海运局员朱钧“知吴王八之存心,许乃钊之中其计”,不得已亲自到省城,面见怡良禀报详情。怡良大发雷霆,将宝山县丞撤任,书吏枷示河干,将停泊的沙船一并封发浙局,“其船乃得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