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上生命线:晚清漕粮海运之路

第二节 高家堰溃口

字体:16+-

道光四年(1824)年底,“十一月大风霾,至高家堰十三堡溃决,洪泽湖全行倾注,淮、扬二郡几皆鱼鳖”,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了洪泽湖决口的惨况。洪泽湖的决口,使得漕粮河运毫无指望。道光帝龙颜大怒,孙玉庭被革去大学士、两江总督之职,河道总督张文浩在被褫职的同时还枷示河干。陈旧的官办河运漕粮的办法难以继续维持,新的运输方式自然应运而生。

运河全图洪泽湖口

道光五年(1825)二月五日,道光向军机大臣发出廷寄,首先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试行海运方略。方略指出,海运之说,历代臣工曾经提出,认为其可行与不可行者皆有之,一直没有定论。如果运河畅通,那么就没有必要冒大风大浪的危险。然而,朝廷粮食供应事关重大,当运河完全阻塞、漕运断行之时,有关督抚大吏不可能袖手旁观,必然会想尽办法将粮食运至京师。他提出了海运方案:江苏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应纳漕米照常征收,但是雇用大号沙船,分批装运,严督船上水手小心驾驶,自可无虑风波盗贼。为了使方案更加完善,道光帝命两江总督魏元煜、漕运总督颜检、江苏巡抚张师诚、浙江巡抚黄鸣杰,根据各自所属的地方情况,广泛地调查了解,通盘筹划,细心计议,并要对海运实施后的一系列关于如何补贴沙船兵丁,是否会扰民,是否需随船派委员照料护押等问题进行详细的考察,提出具体意见。

英和像

四月,魏元煜等人回奏道光帝,一致表示海运难以实行。就在这时,户部尚书英和上《筹漕运变通全局疏》奏请“暂雇海船,以分滞运;酌折漕额,以资治河”。他归纳了反对海运的观点,将其总括为四种“责难”:第一,章程难以骤定,人情惶惑;第二,官船须耗官费,不易约束;第三,岛屿繁多,难以稽查;第四,海运既起,河工必废。为此,他相应提出“四善”之说:暂雇商船,分运漕粮,不致歧误;所给脚价可从河漕费用中拨出,无须另筹;商船常例以泥土压船,海运准三分带货,自必踊跃;洋面安静,官取保结,必无意外。他还强调,那种认为试行海运不顾惜百姓生命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他针锋相对地反问: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俱称险阻,历年河船多有漂溺情事,不独海洋为险,“且海洋节岁贸易之船,何以不闻淌失?”海运神速,风顺七八日可到,较河运不啻十几倍。沙船历年运花草皆无恙,盐水盐风霉变漕粮当属无稽之谈。道光帝对英和的观点极为赞赏,借此机会令魏元煜等人不要“墨守成规”,继续认真讨论试办海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