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谐世界理论与中国外交观念创新研究

第一节 人类追求世界和谐的理想信念与实践活动

字体:16+-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落后不断衍生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使人第一次出现了自身的异化。从人的本质出发,人在自身发展中萌生并不断发展了要求和谐的意愿并将这一意愿转化为实践活动。这种对和谐的追求不断发展,并成为当代世界追求和谐的思想渊源和悠久传统。

一、世界和谐是古代朴素理想目标的核心内容

1.古代西方世界和谐的朴素理想

在西方,世界和谐的理念源自早期思想家对善和正义的美好追求和逻辑推演。

西方阐述世界和谐理念的学者,首推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谋划了以“善理念”为思想基础、逻辑起点、最高目标的和谐愿景。他认为:“只有遵循善理念的指引,才能认识真理,而善理念本身,正是理性认识的终极、最高对象、最高的真理。”[1]因此,建立在他的善理念之下的和谐社会才有实现的可能,因为柏拉图善的理念的核心又是正义,正义就是至善。据此,柏拉图认为根据他的正义观建立的“理想国”,必将是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如果人人能按照他的正义观的要求“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2]而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话,就能建立起他所谓的和谐安定的“理想国”。

柏拉图之后,斯多葛派哲学家芝诺则将世界作为理性主宰的统一整体,反对把人类分为希腊人与野蛮人,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人都是世界的公民,没有种族、地域、等级的差别,形成了最初的世界主义思想。

欧洲中世纪时期,世界和谐的理念被笼罩在宗教神学的神秘面纱之下,使古代朴素的和谐世界理想成为笼罩在欧洲中心主义主导下的世界主义阐述。基督教早期教父克雷芒、奥古斯丁等人提出的复兴论、普救论等就是宗教世界主义的萌芽,其要旨是上帝对全人类实施的惠泽是普世性的,不再是一地一隅、一种一族。他们关于“基督教的教赎普及全人类”的理念,特别是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古代西方朴素的和谐理想,既是出于理性的愿景,又与建立欧洲中心地位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