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康塔塔,这个世界上最权威的诠释者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弗拉芒人赫勒威荷久负盛名,和萨瓦尔一样,他也先后创建了许多支乐团,分别诠释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最早的亲兵就是根特声乐合奏团—根特也是这位古乐大师的出生地。
耶稣降临节(Advent)康塔塔音乐会在巴黎著名的圣·奥赫(Saint Hoch)教堂举行。这座教堂被称为“艺术家的教堂”,安德烈·勒·诺特尔就葬在这里。教堂在市中心的圣·奥诺雷(Saint Honoré)大街,距离歌剧院和卢浮宫都不远。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掌故:柏辽兹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这里组织过自己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以惨败而收场。看来“艺术家的教堂”也并不总是庇佑真正的艺术家。
遗憾的是教堂的声音效果不是很好。赫勒威荷每个声部用了三到四名歌手,并且包含独唱在内。如果在录音室里,自然没有问题,可是在这样一个教堂里,声音未免单薄。2007年库伊肯曾安排了独唱阵容,亦即乐器和人声均只有独唱(奏),以营造出最清澈的织体。然而像这么大的教堂,声音发散得很厉害(由此至少可以看出当年柏辽兹失败的部分原因)。赫勒威荷的独唱歌手们也很古怪,男高音独唱时会跑到前面来,别的三位都待在后面不动。合唱的位置,从左到右依次是女高音、男低音、假声男高音和男高音。
演绎方面,赫勒威荷当天部分段落速度奇快无比,如BWV.36第一首的速度简直就像赶火车,真让我大吃一惊。我开始想,如果换成一个音响效果很好的音乐厅或者剧场,演出效果是否会更好?然而假设是很难的。首先,好剧场会导致演出成本大幅上升。其次,这样也必然会导致失去其相应的氛围。尽管音响糟糕,在圣·奥赫教堂里,听众却都非常出色和投入。这里有他已经形成的观众群,每年每季都会来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