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福利国家的出现以及大众文化和媒体的激增,资本主义关系向个人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延伸,使社会关系日益政治化,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新的社会运动,这些运动表明了社会领域及其对抗形式的复杂性。针对各种新的形式和20世纪60年代左派斗争失败的教训,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力图发展一种新的激进政治,这些人试图把女性主义同后现代理论、差异与激进政治认同等结合起来,致力于重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理论。
我们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位后马克思主义者如拉克劳和墨菲、齐泽克、詹姆逊、巴特勒,着重勾画他们新霸权理论中的权力主体被消解和被重构的过程。这些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基于对新社会运动多种斗争形式的反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斗争不仅仅是传统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斗争,还存在着诸如少数派、性别、意识形态等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斗争,这些斗争形式在社会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使这些斗争形式存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斗争主体的存在。后马克思主义者消解了本质主义意义上的主体,以霸权的主体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主张重视不同个体、群体等主体立场间的差异性,认为霸权主体通过主体间“认同”的方式被重新建构后,实现了对原有主体的超越。
(一)拉克劳和墨菲多元化的“文化霸权”主体
拉克劳和墨菲对传统主体的地位进行消解的目的是推翻原有的以“阶级性”为依据的社会划分法,他们认为原有的以“阶级性”为依据的社会划分法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是不相适宜的,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中间和过渡阶层的出现,已经无法用经济地位区分人们的身份和对人们的身份进行精心定位。他们还认为当前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个体主义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们在社会斗争中的主观认同感日益突出,要想把人们的这种个体化的主观意志等因素都考虑在内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主体,因此拉克劳和墨菲提出了自己的“文化霸权”主体。拉克劳和墨菲首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阶级主体进行解构,对“工人阶级”的概念进行解构,实质上也就是对本质主义的社会关系进行解构,用霸权主体取代了原有的阶级主体,目的是确立新的多元的主体。拉克劳和墨菲通过对传统阶级概念的错误性消解,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身份的群体退出阶级范式,从而多元化的“文化霸权”主体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