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怀念一匹羞涩的狼

阴影与微光

字体:16+-

夜已深,静谧总易让人产生浮想,而这些文字正是**开这涟漪的石头。它们的作者虽年轻,但文字却是如此厚重沉实,甚至可以说有几分沧桑了,他笔下的人物与经历是那样充满质感和疼痛,让人读之久久难以释怀。

这是我读刘汀文字最初的感受。历来,这种有关“老家的故事”在文学中都是颇常见的。自鲁迅的故乡系列开始,有关故乡的人与事的书写,便是新文学中叙事的典范。《故乡》《风波》《社戏》,乃至《祝福》《孔乙己》诸篇,都是可以叫作“故乡系列”,或者“鲁镇往事”的。而且从文体的属性上说,也确乎很难分得清它们到底是“小说”还是“散文”—说是用了散文的笔法写出的小说,或是用了小说的笔调写成的散文,都未尝不可。这便是好文字的标记了,而今我读刘汀的文字,也有类似的感觉,尽管我知道它们是“散文”,但却鲜明地感受到它们小说般的精细和质感,在笔法上是如此鲜活和细微,人物的描画是如此传神和生动,细节的描写是如此跃然和丰盈。

每个人都有记忆中的故乡,但我们思维中的常态却不是善于清理和叙述,而是关闭和遗忘。刘汀的文字似乎再次唤起了我们关于“老家”的记忆,帮我们实现了一次内心深处的返乡之旅,再次忆起了那些被淡忘的人物,那些渐行渐远的风俗,那些贫瘠或丰富的人事与场景,苦难与悲欣,特别是,那些逝去的时光—从这个角度说,将它们当作一种诗意的文字,也是未尝不可的。

这让我感到惊讶之余又颇为欣慰,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的写作者,刘汀居然还有较为完整的乡村生活记忆,有着清寒的童年生活的一幕幕场景,这恐怕是同龄人中不多的,即或有类似出身的年轻人,却也未必愿意承认,或能够记得住,至少注意力是不会在这上面的。这足以表明刘汀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个有自己真实记忆的人。而且在我看来,一个没有乡村记忆的写作者某种程度上是有残缺的,不止是因为他缺乏有痛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会离自然和诗意更远,离一个有谱系的生命世界更远,更不要说有关“大地”的概念与想象了。刘汀,却让我依稀看到这些东西,在时下青年人热衷的城市叙述与幻感世界的描述中,刘汀确乎有更为珍贵的东西,显示了独有的质朴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