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1]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会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不仅是对领导体系、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和管理格局的设计,也是要深入探讨通过什么途径形成多元治理体制和通过什么机制动员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社会管理领导体系、组织构架、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都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的。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科学发展,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如果说,在市场经济领域,价格机制就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在社会领域,志愿机制就是动员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须关注人民的生活。好的社会生活也是幸福生活的重要的内容。当前强调社会生活的寓意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尤其是农业社会中,社会生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生活的重新塑造就显得尤为迫切。社会管理是政府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和定位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怎么去界定呢?一是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关系,政府和社会的利益关系包括通过税收的角度,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的。二是政府在涉及利益关系中的决策模式。这个就触及当前发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冲突中的决策模式的意义,比如说政府决策还是政府和公众决策,还是政府通过告知式的方式让公众知道决策,还是让公众直接参与决策,等等。决策模式不一样,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不一样,管理方式也不一样。三是政府和社会在公共事务中的分工与合作,主要涉及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在社会服务供给中的制度安排。社会管理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正确处理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二是利益和风险的关系,这个问题上政府的权力越大,责任越大,计划经济就证明这一点,特别是涉及干部,在这个问题上的利益越大,风险会越大。理想的社会管理体系由五点组成,一是完善的法律环境;二是合理的利益格局;三是由社会动员的公众参与;四是政府确保基本的公共服务;五是政府确保社会不能提供的必须由公共部门介入的社会管理。如伦敦发生骚乱,NGO可能解决不了,必须政府介入,再如纽约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最后影响老百姓生活秩序,必须由公共部门介入。理想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政府能不介入的就不介入,能交给社会管理的就交给社会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