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

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中的公众行为及影响因素:基于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

字体:16+-

谭爽 胡象明[1]

由现代化过程中的邻避项目而引起的社会稳定风险正不断升级,给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公众针对邻避项目的风险行为与其风险认知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以风险认知为切入点,探讨公众的行为特征、与认知间的关系及其诱发因素。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将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中的公众行为划分为自保、传播及对抗三种类型,分别探索风险认知与三种行为间关系;另一方面,分析政府决策、媒体传播、专家言论和他人行为等因素对公众风险认知及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达到从源头处调控公众风险认知,防范风险行为,规避社会稳定风险的目的。

近几年,我国的发展正处在两难的“拉锯”状态。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需求,核电站、化工厂、垃圾处理站等邻避项目[2]频频上马;另一方面,此类项目所特有的风险潜在性、非自愿承担性和规避成本高等特征致使公众产生较高的风险预期,在部分地区引发了群体性对抗行为。这种行为的可能性构成了学界日益关注的“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也是十八大所提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非常重要的子类别,具体指邻避项目在选址、修建和运营过程中,由于项目安全危机、征地拆迁、环境破坏、弱势群体影响等方面而产生对社会民众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较大社会冲突的不确定性。传统对邻避项目社会风险的考量,多着眼于技术完善或利益补偿等视角,而对公众的认知、态度、情感等主观因素重视不够,成为提升风险治理效果的掣肘。故本研究侧重探讨邻避型社会稳定风险中,公众风险认知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以及影响风险认知及行为的几个重要致因,以便从源头防止社会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