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张佳 李永阳 李英华[1]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新加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元、平等、和谐的族群政策。其先进的族群管理理念、科学的规划设计、健全的管理体制、多元的管理投入、一流的管理队伍,为建设和谐新加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文献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新加坡多元、平等与和谐的族群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认为,通过加强民主和法治,培养新加坡人大一体的价值观,淡化族群宗教的本源意识,新加坡为每个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权利;通过国家干预,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机会;通过打破不同族群间的隔阂,促进了族群融合;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分配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结果;通过严格控制可能对族群、宗教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言论,维持族群和睦与社会发展。中国同样也面临着种种的民族的问题,如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为民族矛盾多发地。其对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安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但新加坡、中国虽然都是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但在具体国情上却有很大差异,盲目照搬新加坡的经验做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能够看出中国各民族融合的大趋势已不可阻挡,但仍需要在政策、意识层面进行调整,也需要时间的考量。
族群(ethnic group或ethnicity)是指人类历史以来区分我族及“他者”的分类方式之一,这种区别可能基于种族、民族、宗教,也可能基于历史、文化、语言等。在人类历史上,曾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发动大规模战争,比如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在社会的某些阶段,人们因为种族的差异互相仇视,比如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卢旺达大屠杀、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等;而在中国,过去几年发生的多次重大群体性事件背后,也都有着族群矛盾的影子。我们发现,新加坡作为一个人口稠密的海滨城市国家,却在多种族、多语言、多宗教信仰的条件下成功地“找到了处理这种多样性并且维持社会和谐的特有方式”[2]。我们试图分析新加坡在实现族群融合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希望能够找到其中对中国有启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