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 黄德舜 孟一文[1]
本文以Barrett、Balloun和Weinstein的关键成功因素架构为基础,设计新的量表,以深圳市残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残友)为个案而展开。残友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截至2012年8月,残友拥有27家子公司(另有1家基金会、9家社会组织),残疾员工比例约为80%。研究结果显示,残友10个关键成功因素中,有一半以上的因素皆与员工潜能开发有关,这些因素也彰显了残友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整体而言,人力资本是社会企业发展的基石。坚守社会公益目标,在拥有了良好的团队的同时,强化产品技术研发,提供优质客户服务,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变化,加上政府相关税法与政策的支持,社会企业就能走上成功之路。
引言
国际上关于社会企业的理论与实践,约自2004年开始以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在中国传播[2]。社会企业在中国,实践先于概念的使用[3][4][5][6][7],中国社会企业实践涉及贸易、农村农业、流动人口、妇女、老人、婴幼儿童、青少年、特殊教育及其培训、健康与疾病、残疾、艾滋、戒毒、环境与动物保护、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文化艺术与休闲等领域。截至2012年9月9日,以“社会企业”为题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检索结果为356篇论文,主要内容涉及社会企业内涵、范畴、分类、绩效、制度以及中国案例等方面。同时,除了陆续出版的社会企业的译著(如《社会企业家的战略工具》等),中国学者也有社会企业的专著出版,如《社会企业的崛起及其在中国的发展》[8]。然而,如何界定中国情境中的社会企业及其性质与作用,如何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依然存在诸多困惑,歧见纷陈[9][10]。丁开杰[11]认为,实际上,中国的民间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企业、合作社等多年来其实都一直在实践着社会企业的内容,从第三部门到社会企业的发展端睨已经在中国出现。王名、朱晓红[12]从社会企业的市场实践、公益创新、政策支持、理想价值四个层次对社会企业进行分类,认为中国社会企业在实践发展中已经开始形成一定模式和特点。社会企业的兴起、发展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有关,而中国社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赵莉、严中华[13]认为,中国现行法律体系框架内并没有“社会企业”的明确界定,但如果从社会企业的本质分析,中国却存在着大量的“准社会企业”或者“类社会企业”的组织。其中最为典型的主要有三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福利企业和社区服务中心。虽然这些组织尚未具备完全成为社会企业的资质和条件,但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社会服务的功能,可理解为社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初级组织,这些组织在完善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术界已有不少关于中国社会企业的案例研究,如《YBC重建家园创业行动及其经验分析》[14]、《社会企业介入三峡库区移民就业问题的优势和途径》[15]、《社会企业:北京市构建节能型社会的创新机制》[16]、《宁夏盐池小额贷款的实践》[17]、《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以广东残友集团为例》[18],但尚无以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s或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s)为主题进行基于中国案例的研究。深圳残友集团是一个中国案例,其关键成功因素究竟有哪些?这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深圳市残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残友)于2009年成立,但创业从1999年开始,由5个人、1台计算机发展而成。截至2012年8月,残友拥有27家子公司(另有1家基金会、9家社会组织),仅深圳各公司的员工就超过1 000名(具体人数如表1),残疾员工比例约为80%。Social Enterprise UK 2012年10月公布的2012年度社会企业大奖的14类奖项中,今年增设的“年度国际社会企业”有五家社会企业入围,残友位列其中。中国学术界有多位同仁曾前往残友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及论文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两篇:一篇是杨团撰写并编入《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的《残疾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残友集团成长解析》,该文认为,残友的成长史同时也是残障人士生存方式革命的社会运动史。残友集团依托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残疾人的优势,开展了一场残疾人生产方式的革命,开创了一体两面的新型治理结构,形成了融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于一体的企业社区的独特社会企业模式。残友把“向高科技领域发展”作为残疾人就业的基本取向,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可复制的残疾人就业加生活社区的社会企业经营模式,使1 000多名残疾人(如果将深圳以外的公司计算在内,员工远远超过1 000名)实现了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的稳定就业,并搭建了一个多方受益的慈善公益平台。残友现已发展为拥有基金会、企业、公益组织的社会企业集团,并继续在全国拓展集团规模。另一篇是彭劲松、黎友焕发表的《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研究——以广东残友集团为例》,提出商业模式是社会企业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该文以广东残友为案例,验证融资管道、生产管理、业务选择、资源整合、营销方式以及利润分配作为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核心要素的合理性,以期为中国社会企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两篇论文都是案例研究,前文是综合性的,宏观介绍残友设立的背景、残友模式的形成过程、残友的组织架构和基本制度、残友模式的内涵、效益与创新、对残友模式的解析等,对残友的商业运营探讨不是太多;后文侧重商业模式,强调了企业化营运对社会企业或类社会企业在经济利益与社会目标之间实现可持续平衡,并最终完成其社会使命的重要性,但未探讨社会企业在创新商业模式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