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响乐欣赏十八讲

二、“回到巴赫”——斯特拉文斯基与欣德米特

字体:16+-

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

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只需采取中立的立场,回到古典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将作曲家摆脱主观性,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这一派别的作曲家运用古典派、巴洛克,甚至更早一些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均衡的形式和清晰的主题来取代晚期浪漫派以来的夸张和对形式的忽视。但这绝不是古典的复兴,作品中更多地运用了扩展的调性甚至无调性手法,因而就有了一种对真正古典主义的歪曲模仿和变形的意味。

斯特拉文斯基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性人物是意大利的布索尼和俄国的斯特拉文斯基,他们早期的典型作品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钢琴小奏鸣曲》与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阿波罗》、《妖女之吻》、《诗篇交响曲》等。这些作品选自古代神话或中世纪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是对古代风格的模拟与现代技法的混合物。在这一时代的许多作曲家身上都显示出这一倾向的影响,如奥乃格、米约和普朗克。德国的欣德米特曾被称为客观主义的代表,在和声上建立了新的体系,并写了许多现代化的赋格。他的作品把古典的题材和新的音乐语汇结合起来,可归入新古典主义的范畴。甚至19世纪至20世纪沿袭浪漫主义或民族乐派传统的许多作曲家,都曾与这个流派并行不悖,如巴托克、科达伊、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几乎所有的作曲家,只要还在使用古代的形式、体系,都可以说是受了影响,不管他同时又是什么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位音乐史家说得好:“每一位近现代作曲家身上,都有好几种主义。”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年生于圣彼得堡近郊,1971年卒于纽约。这位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和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就其逝世的年代来看,几乎和我们在同一个时代生活过,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好像十分遥远,因为他已经被归入在音乐史上享有盛誉的那些伟大人物的行列中去了。斯特拉文斯基9岁开始学习钢琴,18岁自修音乐理论,尤其热衷于对位法。他在攻读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时候,与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有一次会见,大师因为喜欢他的性格而收他做了学生。仅仅是这样3年的“业余教育”,就促使斯特拉文斯基放弃了在政府工作的职位,决心献身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