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解字说文: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二、历史文选教学中的“博”

字体:16+-

这里说的“博”,指的是在教师运用教学手段上,指导、督促学生尽量扩大古文献阅读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这话当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欲真正提高阅读古文献的能力,多读、熟读,无论如何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主干课课时的不断压缩,其初衷是欲将课堂讲授时间还给学生自学。但如果我们不能真正做到指导、督促学生自学,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历史文选教学而言,仅凭蜻蜓点水式的讲几篇选文,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正如有的历史文选教师所言,“因课时所限,文选课只能选取其中若干篇文章进行教学。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线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在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上,自觉地独立地学习文选以外的大量文言史料,这是一件长期繁重的任务。只有多读、多练、多思,才能有所收获。”[2]所以,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而不能对学生的课后学习采取完全放任的态度。因为学生中有自主学习意识的毕竟是少数。如何做到督促学生课后大量地阅读古文献,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对指导阅读的篇章的指导与督察。文选教材的选文一般都有一些阅读障碍较少且篇幅又很长的选文,如《三国志·诸葛亮传》《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等,这样的篇章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阅读,并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提出阅读难点,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学生提出的难点。这样讲授更有针对性,学生听课精力也更集中,更重要的是,可以以少量的课时,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选文。不过,对于学生的自读,教师要事先提示阅读要点,还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督促检查,譬如用课堂提问或课堂小考等方式进行抽查,抽查的成绩要在期末考试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避免学生将指导阅读内容当成了可读可不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