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课教学,传统上多采取以粉笔和黑板为主要教具,逐字逐句对课文进行讲解的方法。这种方法至少有三大弊端:一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大量板书内容造成课堂上人力和时间的很大浪费;二是对许多抽象名词和概念的讲解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从而使教学枯燥、乏味;三是学生容易产生视听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多种尝试,证明以下三种方法行之有效。
(一)制作电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虽然复杂,但是使用简便,优势明显。第一,使用课件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向学生的信息传输量。例如,一段百字左右的史料,板书约需20分钟,而用幻灯片演示只需点击一下鼠标而已。第二,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现,学生易于理解,喜闻乐见。例如,讲解汉字形体的变易时,可以播映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实物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字体特点;讲解楚辞时,就播放《橘颂》音乐,让学生通过学唱而背诵古文,进而理解古文等。信息量大,趣味性强,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明显提高。
(二)加强教与学的互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自身受教和教师施教的效果。我始终秉承“教学相长”的古训,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征询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与学生一起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努力为每一个人创造展现和锻炼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例如,在讲解《勾践灭吴》一文时,分请几位同学扮演文中诸人,让他们先后用文言文和白话文朗读和演绎课文,这样既使学生在自然轻松的氛围里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掌握了《国语》善于记言的写作特点,又了解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及问题所在,可据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对于程度偏高或偏低的同学,我都加以具体对待,因材施教,以期优者出类拔萃,差者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