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刺痛与抚慰——谭平作品的哲学解读

字体:16+-

在谭平的工作室,我看到一些完成的作品,一些未完成的作品。如果将它们混杂在一起,一般人是很难分拣开来的。在我看来一些算得上完成的作品,在谭平那里却仍处在未完成的阶段。谭平通常会将一件作品画上十几遍,而且每一次都必须是完成的,因此下一次一定是对上一次的覆盖。谭平为什么要如此不断地覆盖?覆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是自我否定还是累积演进?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作品的完成而终止覆盖?是因为画面上出现了某种外在的形象(像写实绘画那样)?是因为画面上出现了某种内在的心象(像写意绘画那样)?是因为某种情绪得到了释放(像表现主义那样)?是因为艺术上该说的句子终于说圆了(像形式主义那样)?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呢?谭平的绘画给我造成一个巨大的疑惑,一个不仅有关艺术而且有关人生的疑惑。

在我的不断追问下,谭平承认,也许有些作品的某个中间状态已经很好了,完全可以作为一件作品独立存在。但遗憾的是没有保留下来,因而失去了证据。只要被覆盖,就再也回不去了。只要被覆盖,先前的那个状态就只是一个完成了的未完成阶段,只是一个被扬弃的环节,将画面引向一个新的未知领域。

由此可见,谭平的艺术不是那种“事先想好的”艺术。如果是“事先想好的”,就无需反复覆盖,甚至推翻重来,就会非常坚定地奔向终点。谭平不是那个“最蹩脚的建筑师”,“他在蜂箱里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劳动的想象中已经观念地存在着”。[1]如果谭平是那个“最蹩脚的建筑师”,他就只是在劳动,而不是在创作。在马克思看来,蜜蜂在蜂箱里建筑蜂房之前,事先不能想好蜂房,因为蜜蜂没有观念,不能先在观念世界中工作然后再在现实世界中工作,因此蜜蜂不能劳动,只有人才能劳动。就蜜蜂的工作不是劳动、而艺术创作也与劳动有所不同来说,蜜蜂的工作可能更接近艺术创作。不过,尽管我对蜜蜂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我相信,谭平也不是那只“最灵巧的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