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中西艺术比较起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西方艺术重视身体,中国艺术重视衣冠。西方艺术十分推崇的**,在中国艺术中是绝对禁止的。中西艺术为什么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根据于连(Fran?ois Jullien)的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艺术的目标非常不同。西方艺术的目标是静态的形式,中国艺术的目标是动态的气韵。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形式的含义有些特别,不是指外形,而是指理念。外形是可见的,理念是无形的。然而,美的理念是个例外。在所有不可见的理念中,只有美的理念是可见的。正因为美是唯一可见的理念,因此它有助于人们由可见的现实世界向不可见的理念世界超越。人是可见事物中最高级别的存在,人体的美相应地是所有美的事物中最高级别的美,由此,借助人体来体现美的形式或理念,就成了西方艺术的重要主题。在这种艺术中,身体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体所体现的美的形式或理念。这种具有美的形式或理念的身体,就是所谓的人体艺术(nude)。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身体都称得上是人体艺术。那些没有形式、没有理念的身体,仅仅是赤身**(naked)而已。形式或理念都是静止的、永恒的,适合用静态的身体来体现。一旦身体运动起来,形式或理念就会瓦解,身体就会成为赤身**。中国艺术的最终境界是气韵生动,注重对动态的描绘或暗示,因此中国艺术中即使出现身体,也不可能是人体艺术,而只是赤身**,就像在春宫图中出现的那些毫无形式可言的身体那样。表现气韵生动的最好题材,不是身体,而是衣冠,飘逸的衣冠。这就是中国艺术为什么避免描绘身体而着重描绘衣冠的原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中西方艺术都在发生变化。尽管西方艺术仍然一如既往地热衷于身体,但身体已经不再是渗透形式或理念的人体艺术,而是世俗的赤身**。从印象派开始,古希腊哲学中的形式或理念就被驱逐出了艺术领域,身体已经不再具备展示形式或理念的功能,而成为现实世界中的肉身。更有甚者,在某些艺术家(如弗洛伊德)那里,身体已经不再具有社会、文化或精神的属性,而成为纯粹的生物学意义上的行尸走肉。在西方艺术中,身体由理念世界中的人体,到现实世界中的**,再到生物学意义上的肉体,这种发展线索形象地显示了西方社会不断世俗化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