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张国龙的工作室,看到他从装置、雕塑到架上的系列作品,以及展览方案,这些都是他为即将于今日美术馆举办的题为“问土”的个展忙碌了整整一年的成果。尽管许多作品还没有完成,纸上的展览方案与实际的展览效果也尚颇有差距,但是这些作品构成的史诗般的恢宏气势,确实让我吃惊不小。
当然,让我吃惊的不仅是作品的气势,还有作者的气魄。今天很少有艺术家有进行宏大叙事的气魄。自从后现代解构宏大叙事以来,宏大叙事就成了当代艺术理论和实践规避和讥讽的对象。熟谙艺术发展脉络且身居中国当代艺术大本营的张国龙居然逆流而上,这无异于“顶风作案”再加上“知法犯法”。
我很欣赏张国龙身上的这种叛逆精神。人们通常会认为只有以“小”反“大”才是叛逆,殊不知以“大”反“小”更是叛逆。事实上,以“小”反“大”的叛逆多少显得过于正常,而且,这种叛逆刚好强化了“大”的大性,或者以一种适得其反的方式巩固了“大”的特权地位;相反,以“大”反“小”的叛逆才显得卓尔不群,而且,这种叛逆更容易消解“大”的大性,或者更容易解构“大”的特权地位。在今天这个多元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小”之间已经没有价值上的区别,而只有风格上的不同。换句话说,今天已经是一个没大没小的时代。在一个没大没小的时代,最需要警惕的不是某种风格,而是任何风格的重复,或者任何风格化的趋势。因为艺术一旦风格化,就会在不断重复中被架空,就会在无病呻吟中故作姿态,就会丧失了关注“现在”“这里”的能力而失去生命力。无论“大”“小”,无不如此。
然而,由于人们习惯于“大”“小”之间的价值区分,因此容易看出“装大”的虚假性,而不容易看出“装小”的虚假性。事实上,当代艺术界最需要提防的就是这种难以识别的“装小”的虚假性。在我看来,在一个盛行“小”风格的艺术界里,如果还有人从事宏大叙事,那一定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一定是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可阻挡。在张国龙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中,我没有看到任何虚假做作的成分,我看到的是他的真诚,他的欲罢不能。相反,如果让他去模仿流行的小叙事,那就假了。尽管艺术家享有最大的自由,但是在风格的选择上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余地。生而为蚕,就得吐丝。艺术家的天生气质、生活经历、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了他的风格,他的风格决定了他作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