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跨界交响:美学在艺术中历险

象如日——读郭晓光的油画写生有感

字体:16+-

在图像制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需要画家煞费苦心来画画?各种艺术终结的怪论,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绘画的使命已经结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艺术终结论并没有终结人们对绘画的热情,绘画并没有被图片所取代。事实上,在我看来,只有图像制作技术发展起来之后,绘画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郭晓光先生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绘画不仅将继续存在,而且更能够呈现它的独特魅力。

图像制作技术发展起来之后,绘画的确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在图像制作技术发展起来之前,保持对外在事物的形象的记忆,是绘画的重要目的。但是,有了发达的图像制作技术之后,这种目的就可以由图像制作来实现。在图像制作技术率先发展起来的欧洲,绘画开始走向抽象,走向超现实,走向无意识。的确,这些新的领域是图像制作技术难以进入的。但是,随着图像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局限将不再存在。更重要的是,向这些新的领域的拓展,有可能损害绘画本身。其实,艺术根本没有必要对技术的进逼产生恐慌。在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前,人类用行走来克服距离。有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后,人类的行走并没有终结。人类的行走不仅没有被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取代,而且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行走成了供人欣赏和自我体验的体育,成了表演,成了艺术。

绘画也是如此。有了图像制作技术之后,绘画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画家对于绘画本身的体验变得更加重要,绘画过程成为具有自足意义的事件和表演。郭晓光的写生就具有这个方面的特征。如果要将对象画得像,参考图片就能达到目的,甚至更加方便。外出写生,关键不是为了将对象画得更像,而是为了体验人与对象的遭遇,体验自然的魅力和限制,体验绘画过程本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