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第三节 以西释中:刘师培之“新学”

字体:16+-

一、阐释中学:交融中西的起点与终点

作为经学世家的传人,刘师培的学术根基在于中国古典学术,他之交融中西,其出发点亦由此。故而他的所谓“新学”(与其古典学术研究相对之称)虽时以中学比附西学,但最终目的仍在阐释中学,西学不过是手段而已,就像《国粹学报》发刊辞所表明的,重要的是“借西学证明中学”。[1]这方面例子颇多,如前已言及《论小学与社会学之关系》是用社会学“考中国造字之原”;《读左札记》曾说过“《左氏传》所载粹言亦多合民权之说”,从而对《左传》多一新解。另外,在《国学发微》里,他又指出:

中国人民每以圣人为天授,不可跻攀。自良知之说一昌,以为人人良知既同,则人之得于天者亦同。人之得于天者既同,所谓尧舜与人同耳,与西儒卢梭天赋人权之说相符。[2]

这段话虽借助了卢梭学说,但其目的在于说明王阳明的良知之说。在《伦理教科书》中,他先把西方伦理学观念分为五种,即对于己身、家族、社会、国家、万有之伦理,然后便指出,这些“与中国《大学》所言相合,《大学》言正心、诚意、修身即对于己身之伦理也,《大学》言齐家即对于家族之伦理也,《大学》言治国、平天下即对于社会、国家、万有之伦理也”[3]。这段话意在说明伦理学观念中国古已有之。类似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不再赘引。诚然,刘师培在对中西学术进行比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有学者将其析为平行类比与同构类比,平行类比即将中外相近的史实平行罗列,同构类比是以思想史为主要内容的类比,即从中西思想观念出发进行类比,以显现思想观念的共同性与普遍性。[4]但不管类比形式如何,出发点或中或西,其根本目的仍在于以西证中。多了西学这一新手段,对中学的理解与阐释便可较前人更加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