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伦理学导论

2.主观的悲观主义

字体:16+-

L.培根以下面悲观的诗行表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特殊评价:

世界有如瞬息万变的天空,

人生则好似那过眼的云烟。

他蹒跚地从摇篮走向坟墓,

这路上满是荆棘还有狼豺,

苦恼的印记和他一起降临,

伴随他成长的是恐惧不安,

他也曾期望生命或将不朽,

但这也像水月镜花一般!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用类似的调子表示他对人生的感觉:

多么可恶、陈腐、乏味而无聊啊,

这人世间的一切!

呸,呸!这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

长满了恶毒的莠草。

济慈在他的《夜莺赋》中描绘了同样一幅人生的悲惨画面:

让它在记忆里完全消失融解,

你在树叶里哪知道如此这般。

人的世界是那样无聊和烦恼,

连他们也听厌了各自的埋怨。

瘫痪者摇着几根惨白的头发,

青年人也软弱憔悴叫人可怜。

那些呆滞的眼神里充满绝望,

每一个念头似乎都渗透悲哀。

美丽的脸儿也不能保持光彩,

新的爱不等天明就枯萎容颜。

但这些悲观的诗句只表明诗人的一时心情而已,各个时代和各个地方都有这种情况,它只不过是人类在为自身完善的斗争中疲倦和失望的表现而已。几乎每一个人都不免有陷入深深的忧郁的时候,渴望“像一个累了的孩子一样躺下,悲叹这生活的艰难”。我们说这并不是很坏。悲哀有时就像聚集在天空的乌云,在一个健康人心灵里,它来得快去得也快,留下的恰似那雷雨过后的明净和清新的天空。只有这种心情变为习惯和持久的时候,它们对个人和社会才是危险的,因为我们只有珍视生活的价值才会好好地生活。

但是,在有些人那里,悲观不仅仅是一个过客,而是成为一种哲学的信念。一个人可能像哈姆雷特或浮士德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视作一个负担,并把这个想法表达出来。当哈姆雷特说世界对于他显得那样可恶、陈腐、乏味而无聊时,我们不可能驳斥他,因为他只是在讲述世界对他的影响,使他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当你说你不看重生命、宁愿死而不愿生、希望自己最好不曾出生时,我也不能驳斥你,就像我说我热爱生活,高兴我活在世上你也不能驳斥我一样,我们俩都只是在表示我们的感情,对于这种感情没有一个人能比我们自己知道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