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理论,也是媒介批评宏观理论的基础。社会批判理论的发展虽然各不相同,学派理论学者的研究取向也各有差异,但“批判性”是其理论的核心范畴。
一、社会批判理论的内涵和特征
1937年,霍克海默发表了被称之为社会批判理论宣言的《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同年,他又与马尔库塞发表了《哲学与批判理论》,确立了“批判理论”这个术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新型的“批判理论”与以往的“传统理论”在思维方法、逻辑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各种不同。
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理论是对欧洲自笛卡儿以来的近代科学主义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归纳起来看,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就是批判以征服和支配自然为出发点,以科学知识万能和技术理性至上主义为特征的工业文明主导的文化精神,而其核心在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即技术理性。社会批判理论所针对的并强烈加以批判的正是科学主义至上的资产阶级现代性。正如霍克海默所指出的:“传统理论,即借助于继承来的概念和判断手段对材料进行的判断性考察,发挥着肯定的作用”,“概念和判断工具不但可能是当代文化总体的一部分,而且也可能是更正当、更分化、更和谐地组织起来的文化总体的一部分”。[1]这种“传统理论”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与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批判理论的目的就是对这种“传统理论”进行批判,从而对资本主义的技术理性进行否定。
批判理论的本质特征,首先在于提出理论与行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理论形态,有意识的社会批判是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批判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批判理论是批判性的,强调对现存社会的否定与怀疑,与现存社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对抗性关系。就此而言,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精神是有内在联系的。再次,批判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理论,它融汇了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神学、美学、哲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这些多学科的综合运用不是为了形成一种抽象的理论,而是直指社会问题,对现存的社会进行批判,故而批判理论的实质就是社会批判。最后,批判理论所涉及的批判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以期为人类的理想建立理论的依据,为人类合理社会的存在进行严格的理论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