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介批评:理论方法

第十章 媒介受众批评

字体:16+-

本章内容要点

· 受众是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大众传播研究的线性模式认为,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点,是信息的最后归宿和集合地。但是,受众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意义上的差异和理论上的争议。基于受众本身构成的多样性和受众对信息传播者、媒介形态以及信息反应的多样性,媒介批评理论认为,媒介受众赋予传播活动以意义,受众既是传播活动的最终目标和归宿,也是传播的起点和中心。由此,受众的意义也超越原有的内涵。在媒介化社会中,随着媒介形态的多元化发展,在媒介形态和受众接受之间构成了社会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两级,这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关系构成了现代社会信息系统运行的突出特征。

· 媒介批评理论对受众的研究,可分为作为大众的受众、积极的受众和互动的受众三个向度。分别从被动的、主动的和互动的三种观点对受众的特征以及在整个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加以考察。

在人们的传播活动中,受众作为传播主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处于传播活动过程中的受众既是传播行为的最终目标和归宿,也是传播的主体和出发点。由于受众的构成、受众对信息内容、媒介形式及信息反应的多样性,从而要求大众传播研究在传播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中都要考察受众的影响。有学者将受众研究理论的发展概括为效果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文学批评研究、文化研究和接受分析五个领域,认为这些领域涉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不同方面。[1]这些不同视角的受众研究理论也充分体现出了受众研究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受众批评也构成了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重点。媒介批评理论认为,对于受众的考察,不仅要将其视为传播活动中信息传递的归宿,相反,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建构作用,由此,受众则成为传播行为的主动方和信息的起点。基于此,媒介批评对受众的考察不同于大众传播研究线性模式中对受众的定位,媒介批评理论受众研究的重点,在于考察受众如何成为积极主动的意义生产者和建构者以及在此过程中,受众与媒介文本、媒介生产机制之间的内在构成性关系。进而考察受众如何成为传播活动中居于积极主动地位的潜在的信息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