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介与技术批评的发展,媒介批评理论对媒介与技术的反思性批评不断多元化。基于技术主义、人文价值及社会文化等不同立场的媒介技术批判理论,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媒介技术与社会文化的特征,从而推动了媒介技术批判理论的发展。这里重点介绍梅罗维茨、马克·波斯特、弗里德曼、斯各特·拉什等学者关于媒介技术的批判理论,了解媒介批评理论对媒介技术与文化的不同思考。
一、梅罗维茨:空间感的失落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在麦克卢汉和伊尼斯的媒介技术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的“拟剧论”的阐释,提出“情境决定论”,并于20世纪80年代出版著作《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提出他的媒介理论。梅罗维茨认为,媒介并非仅仅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中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手段,它们本身就构成了媒介信息环境。
梅罗维茨媒介技术批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媒介情境”理论。基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借助于戈夫曼的社会情境理论,梅罗维茨认为,由各类媒介本身所构成的媒介情境也是信息系统,媒介信息环境与人们所处的自然和物质环境同样重要,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所指的情境,就是信息系统。构成信息系统的是“谁处在什么地点”和“什么类型的行为可被谁观察到”两种情形,或者说是以人们接触社会信息,包括自己和别人行为的信息的机会为核心。在这个信息系统内,“信息不但在自然环境中流通,也通过媒介传播”。因此,使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现实的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信息流通的形式。梅罗维茨进一步认为,人们对媒介的使用行为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情境,从而形成了明确的界限。他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解释该理论,因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境下人们则具有不同的行为。概而言之,媒介使用也成为人们建构不同的社会情境的手段。显然,基于社会学的社会情境研究理论,梅罗维茨也认为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是有目的的构建社会情境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