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媒介批评:理论方法

第一节 话语权力

字体:16+-

作为社会的公共话语,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是社会权力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权力实施控制和反控制的具体途径。因此,在大众媒介传播实践中,通常将大众媒介称之为“第四权力”,就其理论意义而言,公共性特征是媒介话语权力的本质属性。但是,在“公共性”特征的背后,媒介话语却存在着特定的权力结构系统。话语研究学者冯·戴伊克则认为,各种社会话语无不体现着社会权势阶层的意志,无不对应着特定的权力结构,“行使权势不仅是一种行动形式,也是一种交往形式。”[1]而控制话语或影响话语及其传播的社会力量,则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认为的社会“符号精英”,如新闻工作者、作家、艺术家、学者以及其他依靠“符号资本”实施权力控制的社会群体等。[2]可见,作为公共话语形态的大众传播媒介,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权力控制和影响的状态。作为社会话语权力,媒介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权力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但同时与其他社会权力形态又有所差异。因此,通过对权力含义的理论分析,媒介批评理论重点对“媒介权力”的概念、特征及其现实形态做出阐释。

一、权力的含义

文化研究、社会学理论等对“权力”的特征、运行机制内在构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性探究和批判性分析,成为权力研究的重要理论构成。作为社会话语权力的实践范畴,媒介权力具有普遍的社会文化意义。正如福柯所言:“权力无所不在……这不是说它囊括一切,而是指它来自各处。”[3]要对媒介权力展开分析和批评,须对“权力”的内涵做出分析,普遍意义上的权力概念是媒介权力批评理论的基础。

关于权力概念的含义,研究者从不同学科背景和理论视角出发,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一般而言,人们将权力理解为一种体现于社会关系中的可见可感的支配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