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术鉴赏

第一节 19、20世纪法国美术发展概述

字体:16+-

欧洲艺术史曾出现过几次“复兴”古代艺术文化的思潮:第一次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潮;第二次是发生在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思潮;第三次则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思潮。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摇篮的法国,19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经历了七月革命和政权复辟、多次工人起义、巴黎公社的建立等一系列的政权反复,新古典主义美术是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而借助艺术文化巩固政权的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紧随其后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则是从事艺术活动的艺术家们开始从与大革命相连的艺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观念转向“艺术自由”趋向的潮流。之后产生的“现实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新印象主义”美术、“后印象主义”美术,以至到20世纪初在法国发端后扩及欧洲、美国的“野兽派”等风格流派,更是不断探索艺术自身规律和特质,寻求解决诸多艺术问题的方法,努力推动艺术文化积极发展的追求。众多传世的艺术作品和伟大画家在这一时期的法国产生,使其成为欧洲艺术的主流,并奠定了法国作为西方艺术文化中心和近代美术主要流派发源地的地位。

新古典主义的典型特征是强调理性的艺术表现。它一方面兴起于对17世纪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具体表现为:对素描和轮廓的强调;对比例的把握、题材的选择(以描绘宫廷题材为主)、构图的庄严、气氛的穆静有严格规定;它的价值体现在捍卫绝对君主政体的国家与自我克制、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两者间的平衡(图13-1)。

图13-1 大卫《荷拉斯兄弟的誓言》

浪漫主义由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传奇”或“小说”)——“罗曼蒂克”音译而来,其特点是一方面重视中古题材创作,把自然作为创作对象;另一方面重视表现手法的感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竭力强调在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以及动**的构图、奔放而流畅的笔触,体现出“形式美”的价值(图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