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文化的多维视域

中国饮食文化的哲学省思

字体:16+-

中国饮食文化的哲学省思美国加州大学吴森教授曾说:“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经验(广义经验,和狭义专指感官经验的不同)的全部。‘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烹调和男女关系是人类经验的重要部分,为什么研究哲学的人总对这些经验避而不谈呢?”张起钧:《享调原理》,1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如果说哲学是对人类生活经验反省与思考活动的话,那么,民以食为天,饮食也自然应为人类生活经验中极主要的部分,这种经验同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的积淀因素非常丰富。可见,饮食这种文化,在实质上也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哲学思维倾向。从饮食文化入手,研究中国哲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饮食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五四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的,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弥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尤在饮食文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五行学说把人类古代物质的、精神的,现实的及理想的,一切一切的存在统统纳入一个齐整的结构模式之中,统统纳为润下、炎上、曲直、从草、稼穑等五种功能属性《尚书·洪范》。,其他诸如“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孙子兵法·势篇》。。“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内经·素问》。这一模式把宇宙看成是由形形色色的事物组成,同时又竭力要在众多的事物中去找出和确定那些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的东西。整个宇宙被看成是一定数量关系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合规律的整体,它有其内在必然的结构和规律,不是混乱不堪的东西。中国的饮食活动自然也被纳入这一结构模式。例如,把食物分为五畜(羊、鸡、牛、犬、彘);五谷(麦、菽、稷、麻、黍);五味(酸、苦、甘、辛、咸);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等,《尚书·洪范》还言:“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草作辛,稼穑作甘。”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在口味上的属性分别是咸、苦、酸、辛、甘,合称五味。五味受五行统辖。